你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信息 > 行业知识 >

返回首页 >>

行业知识

剪纸漫谈之二:异彩纷呈的剪纸技艺

时间:2012年07月27日 【字号: 【推荐】 【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
\

库淑兰的套色拼贴剪纸作品“剪花娘子”(图选自乔晓光《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

\

发现最早的染色剪纸(图选自乔晓光主编《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

\

云南彝族裹背刺绣花样是独幅对称式剪纸(昆明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

\

陕北剪纸中的拉手娃娃是二方连续对称型剪纸(图选自乔晓光主编《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


  “剪纸”顾名思义就是在纸上用剪刀(或刻刀)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剪纸的工具以剪刀和刻刀为主,剪纸材料方面可分为纸材和非纸材,非纸材包括皮革、布、鱼皮、树叶、笋壳、金属等。中国民间剪纸传承群体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和生活实践中,将剪纸这种手工技艺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刀阔斧。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镂空技法早在河南和四川商代墓葬出土的镂花金箔薄片中即可见到,这大概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非纸材剪纸。到周代,出现了在皮革和银箔上刻花的装饰用具,到纸发现以前,这种工艺已得到相当成熟的发展,为剪纸的形成、发展、普及奠定了充足的纹饰叙事基础。
  
  剪刀是中国剪纸最普遍使用的工具,考古发现最早的剪刀是战国时期,形状为两股相连,到五代时期两股分离、中间带轴形状的铁剪,已和今天的剪刀基本一致。汉代纸的发明为纸材剪纸提供了必要条件,从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团花剪纸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用纸折叠剪形的工艺。
  
  传统剪纸制作中以刀“镞刻”、“镂空”的技艺,今天在河北蔚县、浙江的乐清以及西南苗族地区仍然沿用。这是因为剪纸面对的受众体不同,用剪刀剪纸的一次成型量少(一次能剪几张),而用刻刀刻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能(一次能刻几十张),半职业或职业化的剪纸传承主体为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自发选择了用刻刀刻纸工艺。
  
  民间剪纸因地域环境、创作群体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不同,手工技艺形式多样发展,百花齐放。剪纸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平面剪纸和立体剪纸:立体剪纸主要用于丧葬、宗教祭祀和灯彩类纸扎,通常先用竹篾条等材料编制成型,再在其上贴纸裱糊并用剪纸花样拼贴。平面剪纸是立体剪纸的基础,也是民间生活信仰习俗中最普遍使用的剪纸形式,它在制作形式上可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单色剪纸即是用单色纸(或非纸材),通过剪、刻、烫、撕等方法制成。单色剪纸按表现形式可分为阳刻、阴刻、阴阳结合、剪影;按构图形式分为独幅非对称型剪纸和折叠对称型剪纸,折叠对称型剪纸包括独幅对称式、二方连续式、团花式剪纸。独幅对称式剪纸在农村民俗剪纸中极为常用,如陕北婚俗中的抓髻娃娃、瓶里插花等;二方连续式剪纸可见巫俗中的拉手娃娃剪纸;团花式剪纸,是通过围绕中心点连续对折之后剪成圆形、方形、多边形等重复式图案剪纸,如陕北农村婚俗中使用的团花剪纸。彩色剪纸就是用多种颜色搭配组合而成的剪纸,颜色组合可以是不同色彩的纸材(或非纸材)的拼贴,也可以是多色颜料在单色纸上的渲染。具体可分为套色剪纸和染色剪纸。库淑兰的彩色剪纸以及河北邢台打醮用的彩色立体剪纸即是套色剪纸,在少数民族的非纸材服饰剪纸中这种形式也很常见。染色剪纸是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蘸色点染上各种色彩。如河北蔚县染色剪纸。
  
  剪纸的制作方法包括起稿和剪制两个阶段,起稿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燻样法,二是先画后剪法,三是心中起稿法(技艺精湛的艺人)。在北方,燻样法是初学者掌握传统纹样的最好方法,当掌握了剪纸的程式和语言之后,技艺娴熟的农村妇女只需先在心中对要剪的内容和布局有个大体安排,想好后在纸上用指甲画出大体的形状,即开始剪制,先剪出大体的形状轮廓,之后刻画细部,增减装饰性花草纹样,在剪制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处理整体画面的疏密和节奏感,正像陕北老大娘说的剪纸不会有剪坏的时候,虚实、疏密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当整个画面调整到看着舒服,创作即告完成。西南苗族的剪纸方法通常是先在白色的土制纸上画好稿子,然后用线固定,最后用刀子刻成,有时也结合运用剪刀。构图上根据服饰不同部位以及刺绣的不同形状因势布形,利用不同线条的长短和块面的大小对比来突出主体、架构画面,从而使画面显得繁而不乱、主次分明。作品主体形象都没有局部的镂空刻画,而是根据剪纸为刺绣服务的实际需求,以锥代笔、以孔成线来塑造主体形象的结构和空间位置,最后创作出成套应用于不同服饰的剪纸花样。
  
  农村妇女作为民间剪纸的主要创作群体,用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发展着各地区剪纸的手工技艺和文化记忆。在北方的农村喜庆民俗中通常使用一把原始的剪裁用的大剪刀,用单色的大红纸剪成独幅非对称型或者折叠对称型剪纸装点民俗生活,营造出吉祥喜乐、生命繁衍的生活信仰和抒发情感的文化空间,丧俗或巫俗中通常使用白纸剪成丧仪立体纸扎类或连续对称式的拉手娃娃招魂剪纸,表达出人们创生于民俗信仰中经久不衰的生命吉祥主题。河北邢台地区打醮用的祭祀神灵的“做功”立体套色剪纸根据题材在编制裱糊好的形象上,采用不同颜色纸剪制的花样进行拼贴组合构成与祭祀功能相符的作品,全国各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因为经济环境的局限性,过去通常很少使用纸材剪纸,而是大量采用身边随手可取的各种替代材料,如赫哲族用鱼皮剪制服饰纹样,鄂温克族用桦树皮剪制生活用具和玩具,西南地区彝族用彩布、笋壳、芭蕉叶等现成品剪制服饰刺绣底样。
  
  中国民间剪纸是各地区各民族生活、信仰和情感表达的载体,手工技艺只是因地制宜、经验积累的产物,而最终服务于民俗使用,她不以艺术审美为目的,但却创造出了超越艺术的精神生命之花,这大概就是现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一直求索却不得的艺术真谛吧!
  
  参考书目:
  
  1、乔晓光主编《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大型画册(中英文合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同上


上一篇:两岸陶瓷艺术对话之钧瓷 --------下一篇:印染情怀 舞动蓝霞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学术文章|访客留言|名家风采

版权所有copyright@ 北京手工艺术协会 2012-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2042226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鲜鱼口84—86号鸿庆楼2楼 联系方式:010-67342728;18501035841

邮箱:bcc619@sina.com 邮编:100051